狗狗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blood thrombus)是由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所形成的血凝块,通常存在于血管中。动脉或静脉内血栓形成可致肢体缺血或循环障碍等症状及体征(图1-4-23)。 静脉内血栓最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也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阻塞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血栓则称为主动脉血栓和主动脉闭塞症。
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将血栓分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后者有浅、深静脉之分,深部静脉又可再分为中心静脉与周围静脉两类。此外还可依据血栓形成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特点进行分型,以利于临床上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引起血栓的原因及发生机理是什么?
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外伤性骨折、肿瘤压迫、妊娠子宫膨胀等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使血管壁受到剧烈的刺激而造成管壁的损伤;由于局部血流缓慢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诱发血栓的形成;某些炎症病变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梅毒性血管炎等疾病也能损害血管内皮,促使血栓形成。另外,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痉挛均可影响血流速度并造成管腔狭窄甚至栓塞。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就逐渐被破坏并失去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致使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成堆并在其表面覆盖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纤维蛋白网眼状结构。此时若血液中存在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便使其转变为凝血酶。同时由于血小板具有释放功能,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出5~6种凝血肽类物质,加速凝血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3. 为什么会出现栓子?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内的固体成分主要有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白细胞碎片、细菌、胆固醇结晶、脂肪滴和色素颗粒等,这些物质统称为栓子。其中又以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最丰富且作用最强。正常情况下,人体各器官和组织中的栓子大多能顺利地被过滤排除体外而不产生危害效应,只有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才可能成为引起疾病的根源。因此必须注意防止出现新的栓子。
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所述之外还有机械性损伤、恶性肿瘤浸润等都可促使机体生成新的栓子并随血流运行至全身各处而滞留下来,一旦堵塞血管就会造成该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发生功能障碍乃至坏死。
4. 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特征呢?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因其所累及部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两个阶段。 (一)急性期 主要表现为突发局部肢体疼痛或肿胀伴活动受限,多由静脉血栓引起;若合并肺栓塞时可有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若有高血压时可伴有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若发生肾绞痛则可伴有恶心呕吐。 (二)慢性期 以肢体乏力麻木为主要表现者多为动脉血栓形成,以患肢皮肤营养状态改变为特征者应考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5. 如何治疗呢?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均应首先考虑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对于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而言,可以考虑择期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祛聚治疗三大基本手段。
(1)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华法林等。
(2)介入治疗 此法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尤其适用于急性期患者。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静脉置入滤器以防止血液流出受阻。
(3)手术治疗 这常用于那些需要尽快解除梗阻而又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经术前准备后即可行取栓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因吻合口狭窄而需植入支架者亦可采用外科方法解决。